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
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队伍
面对疫情,腾冲边境人民这样选择!
时间:2022-06-17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 【字号: | |

世纪疫情肆虐全球已两年有余。不断变异、反复无常,新冠疫情如同一把尺子,丈量着人民在一个国家的分量。有的国家选择消极防控、转移视线、误导公众、推卸责任;有的国家选择放任自流、灰心丧气、坐以待毙、怨天尤人。而中国的选择是:生命至上、舍生忘死、举国同心、命运与共,不惜一切代价与病魔殊死较量


在中国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,有人选择吹哨鸣笛,唤醒世人;有人选择逆行出征,查找病根;有人选择舍下小家,冲上一线;有人选择踊跃报名,志愿服务;更多的人选择听从号令,居家隔离。作为一名强边固防突击队员,我看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——边境人民的选择:




柳根武,腾冲市新顺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,滇滩镇云峰村人。在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板瓦疫情暴发,腾冲市滇滩组织党员群众驻守边关之际他立即放下手中的生意,第一时间在云峰社区了报名。“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,但为国护边的机会并不多。作为一名党员,我一定要参加。”记者采访他时,他坚毅地说道。在边境值守期间,他任劳任怨,埋头苦干,盖窝铺、搭帐篷、劈柴、挑水、做饭、扫地,每一处都有他的身影,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企业的负责人。换防撤下边境后,他又向社区捐助了一批急需的抗疫物资,值守期间领取的补助金也全部捐赠给了社区。疫情当前,放下赚钱的机会,放下总经理的身段,自愿为国护边,尽力捐助一线,这是一个企业家的选择。



杨加顺,今年60岁,他是滇滩镇腊幸社区的党支部书记。每三天一次运送补给物资上边境一线,这是他的常规工作。长达40余公里的消防便道上,每一处都浸润着他的汗水。这次运送物资上边境时,运输队伍被山中的猛亮河挡住了去路。猛亮河平时水势很小,车辆可无碍通过,谁知那天突降暴雨,短短几个小时水势暴涨成。一小时、两小时、三小时……眼就要天黑,河水还没有退去迹象。情急之下,杨支书带领运输队员下到河里推车趟水而过,谁知水流太急,年迈的他被急流冲倒卷走,眼看就要掉下深渊,幸亏旁边的队员及时拉住了他。重新站起身来的他没有畏惧,没有退缩,在队员的搀扶下继续指挥人员车辆趟过河水,保证了物资及时送达。疫情当前,不惜年迈的身体、不顾自身的危险只身下河为物资补给车辆开路,这是一个村干部的选择。


位穿着雨衣、戴着眼镜在河中推车前行的年轻人,他叫赵加杰,是保山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,他是我的队友。拍摄这张照片时,是我们到滇滩五天。疫情当前,服从指挥,身先士卒,不畏艰险,迎难而上,这是我们强边固防突击队员的选择。




还是这条猛亮河。在发生这次险情以后,滇滩镇政府在河上修起了一座桥,从此突击队员和运输车辆不再需要涉险蹚水过河。保护每一个突击队员的生命安全,努力为大家提供安全保障,让大家放心出征,安心值守,这是党委政府的选择。




李正云,两鬓斑白的他是一名退伍老兵,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,立下战功。在得知云峰社区组织“千名干群强边固防突击队”以后,65岁的他主动请缨参加。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斩楼兰誓不还”。夏去秋至,冬去春来,他依然坚守在抗疫一线,铁骨铮铮,义无反顾。时至今日,他已在中缅边境的密林中坚守了300多个日夜。“若有战、必召回、战必胜”,这是一位退伍老兵的选择。




这是几坛饱含着深情的咸菜。抗疫之初,滇滩镇政府和社区经费紧张、物资短缺,导致一线吃紧,难以为继。为帮助前线渡过难关,当地企业、群众自发向镇政府和社区捐款捐物,有企业捐来成吨的大米,有商贩捐赠自己收购的蔬菜,有学生捐来自己的零用钱……这天,一位叫段琼坤的83岁老人拄着拐杖来到滇滩镇腊幸社区,为抗疫前线送来了自己腌制的咸菜。老人说:“我年纪大了,去不了一线了,这是我的一点心意,一定帮我带给山上的队员们尝尝。”时逢雨季,边境气候潮湿,老人制作的泡椒等咸菜很好地为值守队员祛除了体内的湿气,提升了食欲,缓解了想家的思绪。大家感动说,从一碟咸菜里,吃出了老人信任的味道。疫情当前,心系家国,倾其所有,这是一位耄耋老人的选择。




疫情还在继续,病毒仍在肆虐。到中缅边境担任强边固防突击队员已接近一年,不知道还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才能迎来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。然而,有边境人民这些感天动地、无私无畏的选择,我们将继续坚守在抗疫一线,破釜沉舟、勇往直前,直至山河无恙、人民安康。(作者:保山市人民检察院强边固防突击队员徐兴杰) 

友情链接

版权所有:保山市人民检察院
工信部ICP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号-1
技术支持: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